【南方日报】三战三捷!中山一院管向东教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向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中华医学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管向东教授在人民大会堂。
“这次国家表彰,是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警察等各行各业投身到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极大的鼓励,也更加激发了全体人民的民族荣誉和国家自豪感。”管向东教授感言,“我很幸运地能够成为受表彰的重症专业医生之一。我认为对于一个重症人来说,疫情中哪里有生命面临威胁,我就应该在哪里,就像战场上有士兵,航船上有水手一样,那是我的是责无旁贷的工作。”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管向东教授连续三次逆行,三战三捷!2月2日,他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身先士卒奔赴湖北,在湖北各市巡回指导67天;4月11日,应国家卫健委征召,休整不到四天的管向东教授还未来得及与家人见上一面,便再披战甲,紧急赶赴黑龙江牡丹江市绥芬河,指导疫情防控35天;8月1日,应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与国家卫健委要求,管向东教授第三次出征,远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医院指导抗疫。
管向东教授作为国家级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
“今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抗疫。”管向东教授表示,中山医“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院训,一直激励着他。在武汉,管向东遍访武汉各个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以及湖北基层县市各个定点医院,争分夺秒地排查筛选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疫情防控后期,他还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救治专家组的8位专家留守当地,攻克最后的“重症堡垒”,留下了“重症八仙”美谈。
在绥芬河,他辗转多家医院,把武汉实战经验用到疫情防控中,指导当地能检尽检、能收尽收、能治尽治,实施分层治疗,把重型、危重型病人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管理,配备基础设备,比如氧气供给、呼吸机、ECMO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管向东教授在绥芬河指导患者救治
其间,管向东教授和其他专家组成员筛查了30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他们的病情指导进行对症治疗。在他们的指导下,绥芬河红旗医院改造为境外输入新冠重型、危重型救治基地,收治普通病例床位增至100张,重型、危重型病例ICU床位增至130张,防控力量得到充实提升,从开始“人等床”变成了后来“床等人”。
在新疆喀什,管向东教授夜以继日工作。抵疆第一天便踏入病房,此后每天都在早晨天未亮时开始查房,直到当天所有的监测、检查、治疗与会诊完成,他才会离开医院。
在国家“一控二测三救治”的抗疫策略下,管教授根据新疆地域广袤、交通不便等特点,为喀什秋冬季疫情应对制定有效策略,帮助喀地一院快速设计配置30张床位的ICU,满足该院作为南疆重症收治中心的收诊需求。
管向东教授在喀地一院查房
“只有中国,才能做到‘为了挽救生命而不惜一切代价’,才能做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管向东教授感慨,一个国家,有多大程度尊重生命,就会有多大机会挽救生命。
【记者】方壮玮
【通讯员】彭福祥 潘曼琪